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户外活动 >国产运动相机推荐排行榜(国产运动相机推荐排行榜)

户外活动

国产运动相机推荐排行榜(国产运动相机推荐排行榜)

2024-03-01 15:19:47 户外活动 901人已围观

1、国产运动相机推荐排行

1.insta go

对于国产运动相机,可以选择insta go。这款相机非常紧凑且便于携带。除了满足基本的拍摄需求外,折叠起来放入你的GUCCI手提包也没有任何问题。此外,由于其体积小巧,可以将其固定在宠物、小型飞机等上,从而有无数种玩法。是非极热、防水、耐寒用户的最佳选择。

2.Insta One R

除了最基本的运动相机阻力功能外,这款运动相机还有一个可互换镜头,即1英寸底。此外,其他几款可互换镜头可以提供360全景拍摄和4k超广角拍摄。录音也比较好,除了比其他运动相机稍大、贵一些之外,它是拍摄的最佳选择。

2、坦克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?空间有多大

对于普通人来说,坦克的空间确实显得太狭窄了。任何坦克的设计都取决于轰炸面积、功能设备的空间、人机效率和总体重量。内部空间不会太大。从时间纵轴来看,坦克的尺寸不断增大,内部空间也不断增大;从东西方两个阵营的横轴来看,苏联坦克总是倾向于将坦克高度和炮塔设计得很小,而西方阵营则更注重人机效率和乘员舒适度,高度坦克的外形和炮塔的内部空间都比较大。我们直接上图吧。

二战期间的坦克

T-34/76 的横截面。 T-34是二战最好的中型坦克之一,但炮塔空间小得可怜。炮塔内还有炮手和装弹机/同轴机++。两名乘员挤进炮塔内,厚重的炮塔内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。船员转动身体的空间很小。车辆的车长还必须兼任炮手。爬出时,他必须用双手同时调整高度和俯仰。这张照片中的姿势相当尴尬。装载机就更惨了。由于空间狭小,而且炮弹又放在下面,装弹手搬运炮弹非常困难。

驾驶舱内有两名机组人员,一名是驾驶员,另一名是航向员++。驾驶舱内的环境看起来比炮塔内还要恶劣。该驾驶舱的设计已在当今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上沿用。坦克后部是动力舱,采用垂直安装的V12柴油发动机。

T-34/85剖面图

到了T-34/85时期,炮塔空间得到了显着改善。机组人员由4人制改为5人制。车长和炮手分开,大大提高了作战指挥效率和人机效率。由于炮塔被加大,部分炮弹被放置在炮塔后部,减轻了装填手的负担。

德国虎。这辆重型坦克的炮塔显然要大很多。使用这么大的炮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装上长长的88炮(可以看到炮尾部分延伸到炮塔内部的长度)。炮塔采用电液驱动旋转,解放人力,提高人机效率。这也是重型坦克容量大的一个好处,可以携带更多的装备。虎式坦克还拥有5 名船员。指挥官专门负责敌人的跟踪和指挥。炮塔内还有一名炮手和一名装填手。驾驶舱配有驾驶员和无线电通讯器/定位器++。

Tiger的动力舱也位于车身后部。从图中虎式和T-34的对比可以看出,虎式的动力舱占车体的比例较小,因此客舱内的空间更大。

战后坦克

战后,坦克的内部空间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。有几个因素:一是为了保证侵彻力,坦克炮的口径越来越大,炮闩、后座缓冲装置、炮弹尺寸都加大,必须有更多的空间容纳他们;第二,战后坦克观察瞄准技术进步了,甚至出现了红外、微光夜视系统,观察瞄准设备占用的空间增大;三是增加火控计算机、火控操作盘、显示器、仪表;第四是增加了三防装置和自动装载机。如果要塞里的东西太多,空间必然会变大。五是要考虑乘客的舒适度。

T-54是苏联战后吸收T-34大量经验后推出的中型坦克。它采用合理的装甲布局和椭圆形炮塔,使其防护水平达到二战后期重型坦克的水平。

T-54 横截面。 T-54采用4名乘员组,取消了无线电通讯器/定向机++,航向机枪由驾驶员操作;炮塔内仍有3名乘员,分别是车长、炮手、装填手。不过,由于T-54的椭圆形炮塔比T-34大很多,而且发动机是水平安装的,所以炮塔和炮塔篮的空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。

从T-54的炮塔上俯视,可以看到装弹手的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。

T-54内部照片(车长和炮手位置)

有两个T-54无线电通讯站,分别是P-112和P-113,负责不同频段,悬挂在炮塔后壁上。

百夫长是英国在二战末期研制的重型坦克。它还采用4人制,即驾驶员、车长、炮手、装填手的配置。座圈直径、炮塔和车体体积都比苏制T-54/T-55大很多,因此可以容纳更多的炮弹和装备。发动机也是横向安装的。

从装弹手的位置可以看到,炮闩外侧增加了金属护栏,以防止乘员被后座炮闩击中。

从这张图来看,司机应该是最舒服的。

苏制T-72坦克。由于T-72继续追求低矮化以缩小目标面积,其高度比T-54矮了30厘米。因此炮塔的空间并没有得到改善,乘员舒适度也比西方同代坦克差很多;同时,炮塔LOS太小,无法保证有效防御西方二代坦克的穿甲弹。

T-72 图纸。 T-72是配备自动装弹机的第二代主战坦克。装填手的弹药架像圆盘一样设置在炮塔篮的底部,这样可以将乘员人数减少到三人。但由于车辆轮廓较低,人员行动受到极大限制,苏联不得不限制坦克乘员的身高; T-72在炮塔和舰艏上使用了复合装甲。

相比之下,同样是第二代的豹1主站坦克的防护几乎是赤裸裸的。炮塔和舰艏都是均质钢装甲,薄得可怜,甚至不如T-54。

虽然防护不是很好,但船员的舒适度还是可以接受的。

我们来看看第三代坦克M1A2。 M1A2 SEP重60吨,长7.92米,比T-72足足长了1.5米。车体后部是动力舱,动力舱内装有纵向安装的AGT-1500燃气轮机。炮塔的内部空间也非常宽敞。不幸的是,为了省钱,M1A2没有自动装弹机,所以它的乘员组仍然是4人(装弹机保留);炮塔包括一个尾舱,里面装有120毫米弹药,尾舱和乘员舱中间有一扇防火门,尾舱上部有一个泄压板,以防止炮塔爆炸和冒烟当弹药被击中时,驱散一辆车的人。然而,奥库拉的40磅炮弹需要美国士兵的手臂来移动和装载。想想就令人感动。

你爱看的黑叔叔的人肉装车机

M1A2车长位置和炮长位置

M1A2 炮手位置。可见,尽管M1A2拥有如此大的炮塔,但炮长的位置仍然如此拥挤。炮手位置不可能装备最多。由此我们也可以直观地看出现代坦克内部的电子设备有多么密集。

炮手位置操作界面。包括火控屏(子弹选择、主炮/同轴机枪切换等)、主瞄准具、后备瞄准具、增强型热成像通道。

从M1A2 SEP V3 开始,普遍使用玻璃仪表和显示器来代替密集的按钮:

M1A2火控电脑板。如果有垃圾佬发现请联系我~